筑伴工程宝

登录
文档详情

陕西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水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DBJ61/T144-2018

收藏
因版权限制仅限浏览

相关文档

查看更多
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陕西省质量技术临督局
陕建发[2018]386号
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设水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建设环保局,韩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神木市、府谷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编的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水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已经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现发布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J61/T144-2018,自2018年12月10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省建设标准设计站负责出版、发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条文技术解释。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年11月14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3168号)精神,促进我省城乡建筑模式的转变和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设计标准一陕南地区》编制计划立项的批复”(陕建标发[2015]22)号文件,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编制组结合陕南地区建筑供暖工作的实际,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设计、科研、施工及开发建设等单位意见,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的基础上,并经专家委员会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施工,运行、调试及验收等。
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陕西省建设标准设计站。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邮编:710055,电话:029-82202949,邮箱:xazfyan@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汉中天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德沃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增峰 王智伟 王赞社 成怀德 王江丽 杨雪梅 何梅 赵星 王占伟 董旭娟 南倩 张君杰 曾筱深 薛芳慧 周娇娇 田立奇 闫旭萌 冯焕燎 刘玉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柳成辉 张欧 季伟 鱼向荣 李献军 刘西宝 任继刚

1
总则
1.0.1为规范我省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我省陕南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扩建及改造居住建筑集中供暖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内容。
1.0.3陕南夏热冬冷地区集中供暖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本规程适用于以地下水、地表水、污水为低温热源,以水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汽压缩式热泵技术进行供暖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5水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集中供暖central heating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向多个热用户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又称为集中供暖系统。
2.0.2热泵heat pump
利用驱动能使能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装置。
2.0.3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4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precast light heating board floor ra diant heating
以热水为热媒,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加热地面的辐射供暖形式。
2.0.5绝热层insulating course
用以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的构造层。
2.0.6防潮层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7混水装置water mixing device
将热源的一部分高温供水和低温回水进行混合,获得户内所需供水温度的装置。
2.0.8分户热计量heat metering in consumers
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量或热量分摊计量方式计算每户的侠热量。
2.0.9采暖度日数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
一年中,当每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18℃的差值乘以1d,并将此乘积累加,得到一年的采暖度日数。
3
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集中供暖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综合考虑确定。宜采用以水源热泵热源、低温辐射地板为末端相结合的集中供暖方式。
展开条文说明
3.1.2当选择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建筑集中供暖系统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地下资源。
展开条文说明
3.1.3当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楼层地面及与不采暖房间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1.4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中宜设置能耗监测计量装置。
展开条文说明
3.1.5水源热泵供暖系统设计完成后,宜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预评估。
展开条文说明
3.2
室外气象参数与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2.1依据一年中采暖度日数小于2000℃.d这一指标,我省陕南地区部分区、县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

展开条文说明

3.2.2地面辐射供暖室内空气设计温度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18℃;
2换气次数应取1.0次.h -1

展开条文说明
3.3
热负荷
3.3.1建筑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窄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若供暖末端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还需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有关规定。
3.3.2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展开条文说明
3.3.3供暖末端全面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计算热负荷,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符合本规程第3.2.2条文的规定。供暖末端局部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计算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问全面辐射供暖所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问面积的比值和表3.3.3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无
展开条文说明
3.3.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展开条文说明
3.3.5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
展开条文说明
3.3.6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但附加量不虚超过50%,且不应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
展开条文说明
3.4
供暖末端设备设计
3.4.1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集中供暖末端宜采用地面辐射供暖设备,亦可采用风机盘管机组,风口应设下送风导流器。
展开条文说明
3.4.2供暖末端若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有关规定。
3.4.3供暖末端若采用地面辐射供暖设备,系统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5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若供水温度大于50℃,宜在各户的分集水器前设置混水泵,抽取室内回水混入供水,保持其温度不高于设定值,并加大户内循环水量;混水装置也可设置在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
展开条文说明
3.4.4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面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表3.4.4的温度上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
无
展开条文说明
3.4.5住宅各室温度要求独立控制时,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厨房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且宜选用出口余压低的风机盘管机组。
展开条文说明
3.5
管道系统设计与水力计算
3.5.1供暖系统的管道设计与水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3.5.2供暖管道的材质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施工与环保性能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3.5.3供暖干管和立管等管道(不含建筑物的供暖系统热力入口)上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暖系统的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
2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m;
3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立管的末端均应设置阀门,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4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供暖系统,应在连接共用立管的进户供、回水支管上设置关闭阀。
展开条文说明
3.5.4供暖系统水平管道的敷设应设有一定的坡度,坡向应有利于排水和泄水。供回水支、干管的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立管与散热器连接的支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当受条件限制,供回水干管(包括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的敬热器连接管)无法保持必要的坡度时,局部可无坡敷设,但该管道内的水流速不得小于0.25m/s;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
展开条文说明
3.5.5在居住建筑中,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并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每个环路加热管的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分水器、集水器内径不应小于总供、回水管内径,且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6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展开条文说明
3.5.6在分水器之前的供水连接管道上,顺水流方向应安装阀门、过滤器、阀门及泄水管。在集水器之后的回水连接上,应安装泄水管并加装平衡阀或其他可关断调节阀。对有热计量要求的系统应设置热计量装置。
展开条文说明
3.5.7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总出水管之问,宜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应设置阀门。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展开条文说明
3.5.8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设计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采取措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用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
展开条文说明
3.6
热源设计
3.6.1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及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估合理选择地下水和地表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
展开条文说明
3.6.2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相关规定,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相关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
3.6.3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水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的系统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
展开条文说明
3.6.4在使用地下水作为热源热汇的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侧可采用蓄混水技术。
展开条文说明
3.6.5使用蓄混水技术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负荷率较低时宜选择循环置换模式,在负荷率较高时宜选择混水置换模式。
展开条文说明
3.6.6不同模式之间的工况切换温度应该以潜水泵和水源热泵机组的综合能耗最小为原则进行选择。
3.6.7使用蓄混水技术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侧回水管路上应安装温控三通阀。温控三通阀的温度监测探头应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路上。
展开条文说明
3.6.8蓄混水池中水源侧回水管和地下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和水源侧供水管的入水口之间应设置隔墙,隔墙高度应高于水池液面,长度应小于水池长度。
展开条文说明
3.6.9蓄混水池应留有封闭式的观察口,并应安装控制潜水泵开闭的浮球阀。
展开条文说明
3.7
热计量与室温控制
3.7.1夏热冬冷地区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时,必须设置分室(户)温度调节、控制装置及分户热(冷)量计量或分摊设施。
展开条文说明
3.7.2集中供暖系统末端应设置自动温度控制装置,以实现各户的分室分时的温度控制;实施热计量的集中供热系统应实现供热量可调节、用户用热量可计量、用户室内温度可控制。
展开条文说明
3.7.3户用热量计量方法主要有散热器分配计法、流量温度法、通量时间面积法、户用热量表法和基于流量热量关系模型的地板辐射供暖热计量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性。
展开条文说明
4
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齐全,且已审查通过;
2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3现场水、电、场地、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4预留基础、孔洞、设施符合设计图纸,并已验收合格;
5当使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时,工程勘察资料齐全,且具有法定检测机构同意安装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的鉴定文件。
4.1.2供暖系统连接管线、部件、阀门等配件选用的材料应耐受系统的最高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
4.1.3进场安装的供暖系统产品、配件、材料有产品合格证,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换热设备应有性能检测报告。
4.2
水源热泵系统施工
4.2.1水源热泵系统施工应符合现行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
4.2.2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4.2.3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展开条文说明
4.2.4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规定。
4.2.5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换热盘管宜按照标准长度由厂家做成所需的预制件,且不应有扭曲。
展开条文说明
4.2.6供、回水管进入地表水源处应设明显标志。
4.2.7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的规定。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
4.3
输配系统与供暖末端施工
4.3.1输配系统与风机盘管机组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4.3.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设备的施工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相关规定。
4.4
控制系统施工
4.4.1系统的电缆线路施工和电气设施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规定。
4.4.2系统中全部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接地处理。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黾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
5
运行、调试及验收
5.1
一般规定
5.1.1供暖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调试、验收和整体运作工作。
5.1.2检验、调试及验收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监理单位组织各相关专业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应做好记录。
5.1.3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工程设计文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修改设计应由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5.1.4专业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5.2
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5.2.1水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5.2.2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5.2.3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及风系统平衡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
3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水源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
4水源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连续24h的系统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
5水源热泵系统调试应分冬、夏两季进行,且调试结果应达到设计要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确认后存档。
展开条文说明
5.2.4水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冬、夏两季运行测试,并对水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做出评价。
展开条文说明
5.2.5水源热泵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相关规定。
5.3
输配系统与供暖末端调试与验收
5.3.1输配系统及风机盘管的施工调试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规定。
5.3.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设备的调试与验收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辐射供暧供冷技术规程》JGJ142的相关规定。
5.4
控制系统调试与验收
5.4.1系统的电缆线路施工和电气设施的调试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相关规定。
5.4.2系统中全部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接地处理。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规定。
附录A
附录A各区、县气候区属气象参数
A.0.1陕南夏热冬冷地区各区、县的建筑供暖计算用气象参数应按表A.0.1的规定确定。
无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006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006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2002
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
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09版)
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012
11《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
12《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1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4《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
15《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2012
16《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
17《农村小型地源热泵供暖供冷工程技术规程》CECS313: 2012
18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61- 65-2011

关于我们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
Copyright 2022 豫ICP备2022017641号-1 郑州筑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2017641号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因版权限制仅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