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伴工程宝

登录
文档详情

北京地下工程建设期间排水设施监测技术规程DB11/T1719-2020

收藏
因版权限制仅限浏览

相关文档

查看更多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江、刘大爽、于丽昕、赵殿义、周开锋、关旭、刘巍、杨超、张娟、骆希、张帆、李欣悦、崔苗苗、柴熠扬、闫宇蕾、高爱林、曹宝宁、方成、杜佳鹏、宋伟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排水设施监测的基本规定、工前评价、专项监测、工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排水设施的检测评价、监测设计、监测方案的编制、论证、实施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CJJ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CJJ18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JGJ/T437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DB11/T1276地下工程建设中城镇排水设施保护技术规程
DB11/T1492城镇排水管道结构等级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水设施sewerage facilities
收集和输送污水、雨水的管道、沟渠和检查井、雨水口、提升泵站等附属建(构)筑物。
3.2
地下工程underground engineering
部分或全部位于地面以下的建设工程,包括地下构筑物、各种市政管线、地下轨道交通(地铁)及建筑物基础工程等。
3.3
穿越pass through
地下工程与排水设施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包括上穿、下穿、并行、邻近等。
3.4
风险等级risk level
根据排水设施特点、地下工程施工特点及环境因素,综合判定排水设施受施工影响的安全风险程度。
3.5
专项监测Special monitoring
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等手段和方法,采集和收集反映地下工程建设期间,排水设施结构以及周边地质体的参数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3.6
监测周期monitoring cycle
自专项监测开始至停止监测的时间间隔。
3.7
监测频率frequency 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4
基本规定
4.1
流程
4.1.1地下工程建设期间受影响排水设施的监测实施流程见图1。
无
4.1.2地下工程开工前,应对排水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现状调查。
4.1.3地下工程开工前及完工后,应对排水设施及周边土体进行工前、工后检测工作,并分析评价地下工程施工对排水设施的影响。
4.1.4对于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或有特殊要求的排水设施,应进行工前保护。
4.1.5施工影响期内应开展专项监测工作。
4.1.6监测设计、监测方案应经专家评审后实施。
4.1.7风险隐患消除应依据工后评价内容,对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新。
4.2
排水设施安全等级评价
4.2.1根据排水设施受地下工程建设影响的严重程度与发生概率的大小,将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五个等级,五级风险最高。
4.2.2排水设施安全风险等级评价应综合考虑排水设施结构等级、地下工程施工影响风险。安全风险等级按表1确定。
4.2.3排水设施结构等级应根据自身结构状况和周边环境因素划分。排水设施结构等级按DB11/T1492确定。
4.2.4地下工程施工影响风险(分区)应根据地下工程施工工法、位置关系等因素计算确定。缺乏计算参数时可按表2确定。
无
无
5
工前评价
5.1
一般规定
5.1.1排水设施的工前评价应在地下工程施工前进行。
5.1.2工前评价应包括资料调查、工前检测方案编制、工前现场检测、工前评价报告编制。
5.2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5.2.1现场检测前应进行资料调查,包括排水设施竣工资料、运维记录以及周边环境等相关资料。
5.2.2资料调查后应编制检测方案,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检测计划等。
5.2.3评价检测内容应按表3进行。
无
5.3
工前现场检测
5.3.1工前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检定(校准)证书,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量程满足检测需要。现场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当前状态进行检查。
5.3.2排水设施检测作业的安全管理应按照CJJ6的相关要求执行。现场检测应按照CJJ181、JGJ/T437、GB/T50344等相关标准的要求执行。
5.3.3现场检测内容应包括排水设施结构性缺陷和周边岩土体病害。
5.3.4腐蚀、破裂、变形、错口、脱节、渗漏、侵入等结构性缺陷检查应按CJJ181的相关要求执行,缺陷程度分级应按DB11/T1492的相关要求执行。岩土体病害的探测和等级划分应按JGJ/T437的相关要求执行。
5.3.5应对检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当发现现场检测数据不足或异常时,应补充检测。
5.4
工前评价报告
5.4.1工前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检测评价范围、评价项目、依据、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现状初步调查、现场检测成果、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5.4.2工前评价报告应对工前评价工作进行总结,确定排水设施的安全风险等级,对排水设施的专项保护措施、专项监测提出建议。
6
专项监测
6.1
一般规定
6.1.1穿越排水设施工程施工期间应对穿越排水设施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排水管线、相关排水设施和周围岩土体等监测对象进行监测。
6.1.2专项监测设计应综合考虑穿越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工前评价结果、排水设施自身状况、穿越排水设施工程周边环境等因素。
6.1.3专项监测设计应对监测项目、监测点布设位置、监测频率及监测项目控制值等主要内容有明确要求。
6.1.4专项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
6.2
专项监测方案
6.2.1专项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布点、监测周期、监测频率、控制值等技术要求。
6.2.2监测项目应包含现场监测和现场巡查,具体监测项目宜按但不限于表4中所列项目。
6.2.3监测点的埋设形式和布设位置应根据排水设施的类型、材质、管径、接口形式、埋设方式、使用状况,以及与地下工程的空间位置关系等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点宜布设在排水设施的节点、转角点、位移变化敏感或预测变形较大等关键部位;
b)应对重要的、抗变形能力差的、容易渗漏或破坏的排水设施进行重点监测;
c)排水设施监测点埋设形式和布设间距,宜执行表4。
6.2.4直接监测宜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直接监测可选用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应力、结构拉伸)、全站仪(测量机器人)、静力水准监测系统(竖向、水平变形)等技术。
无
无
6.2.5工程施工影响前取得初始值,至地下工程完工且设施变形达到稳定,或地下工程完工一年方可停止监测。设施变形稳定的标准应按DB11/T1276的相关要求执行。
6.2.6依据相关规范,结合工程自身特点、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监测频率,出现预报警时监测频率应加密。
6.2.7监测控制值应按DB11/T1276的相关要求执行。
6.3
监测数据管理
6.3.1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巡查信息进行计算、校对、整理、分析,发现监测数据信息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核对或复测,保证监测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6.3.2监测报告形式可分为日报、预警快报、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监测报告应采用文字、表格、图形、影像及视频等形式,可以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监测平台信息等为载体。成果报告参见附录A。
6.3.3信息反馈流程按图2执行。
无
6.3.4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利用专门的工程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的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的可视化。
6.3.5监测日报、预警快报、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应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要求,及时向相关单位报送。
7
工后评价
7.1
一般规定
7.1.1排水设施变形稳定后,或影响排水设施的地下工程完工一年后,对排水设施进行工后评价。
7.1.2工后评价宜包括资料调查、工后现场外观初步调查、工后检测方案编制、工后现场检测、工后评价报告编制。
7.1.3工后评价所需的基础资料应包含工前评价报告、影响排水设施的地下工程施工专项保护设计资料及施工资料、监测成果等。
7.2
工后检测方案编制
7.2.1工后检测实施前应编制工后检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范围、检测内容、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检测计划等。
7.2.2工后检测具体项目宜包含工前检测内容。
7.3
工后现场检测
7.3.1工后现场检测内容按5.3实施。
7.3.2应对工后检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当发现现场检测数据不足或异常时,应补充检测。
7.4
工后评价报告
7.4.1应对影响排水设施的地下工程的工程概况、与排水设施的空间位置关系、穿越排水设施安全风险等级、工前检测评价结论、主要施工过程、监测报告等进行说明。
7.4.2应对检测依据、工后检测对象及范围、工后检测项目及方法、工后检测结果进行说明。
附录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监测日报表
监测日报表见表A.1。
无

关于我们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
Copyright 2022 豫ICP备2022017641号-1 郑州筑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2017641号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因版权限制仅限浏览